为庆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67周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历时半年策划,在国内首次推出“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周年科普展”,通过微信小程序用视频动画互动等展示钱学森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载壮丽征程。“507”“714”“863”“921”这四个以数字命名的神秘代号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紧密相连,也是联系钱学森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线索。此次上线的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周年科普展,以解密四个代号的短视频为起点,揭开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序幕。展览为每位观众设定了见习航天员的特定身份,鼓励见习航天员们自主前往不同展览板块了解火箭发射、神舟飞船、交会对接、空间站以及返回舱等不同阶段的任务内容。 为了增强观众的互动参与感,钱馆还特别设计了青少年太空艺术作品展板与太空达人徽章分享环节。前者通过在线征集优秀作品,将充满天马行空创造力的青少年太空艺术作品融入展览,打造青少年可参与的科普展览;后者则通过分享观后感言与完成见习航天员任务后获得的徽章,吸引更多公众探索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现状。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钱学森图书馆自开馆以来始终坚持以航天科技为核心策划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围绕中国载人航天,钱馆曾邀请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等专家团体来传播载人航天精神;先后推出了“圆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壮丽航程”“走近中国载人航天神器”“遥望比邻”等原创展览,用丰富详实的史实资料与航天实物展品让社会公众走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组织策划了“航天动手做”“星际航行学院”“重走学森路”等品牌教育活动,初步构建起具有本馆特色的航天科学普及和传播体系。 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周年科普展是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式下,钱学森图书馆借助网络新媒体提供科普教育资源,激发青少年航天科创热情与思维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本次展览入选2022年全国科普周活动以及第21届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钱馆将积极响应日益增长的公众对于科普文化服务的需求,策划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科学家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